小屋大爱·点亮希望 今年以来,我市第一时间启动新一轮“希望小屋”儿童关爱项目,围绕“一个目标”“两条路径”“三项重点”“多支队伍”四个关键词,把牢“建设底数关、建设资金关、建设质量关、跟踪帮扶关”四个关口,积极为“希望小屋”服务儿童办实事,帮助他们实现了由“小屋焕新”到“精神焕彩”的美丽蝶变。截至目前,全年新建数量和筹资规模“双过半”目标已超额完成。 紧盯一个工作目标,有序有速把牢建设底数关。紧紧抓住厘清“希望小屋”建设底数这一牛鼻子不放松,积极推进小屋建设。发动市、县(区)两级青联委员、青企协会员、社会组织志愿者逐村逐户进行走访摸排,将符合建设小屋标准的困境儿童全部纳入2021年建设计划。为确保工作进度,市县两级通过挂图作战、建立台账、记录日志“一图一账一志”模式,对工作推进做到情况明、底数清、效率高。同时,招聘希望小屋公益性岗位专项督导员,充实工作力量。 开辟两条发动路径,有力有度把牢建设资金关。坚持项目化引领、“线上+线下”结合,聚合力,强创新,多渠道募集建设资金,确保项目顺利实施。 一是聚合力。线下,团市委联合市扶贫办、市民政局、市残联召开全市2021年“希望小屋”工作现场推进会,推动部门联动共建,市直相关部门给予资金支持;到各企事业单位、爱心企业和人士处面对面推广,并积极发动乡村好青年、青联委员、青年文明号等团属力量,积极开展“红领巾共建希望小屋”等爱心义卖活动,汇聚社会爱心。 二是强创新。利用微信微博、视频号、抖音等平台,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推广“希望小屋”项目,扩大“希望小屋”的品牌影响力和筹资规模。腾讯公益季期间,全市4个区县募集的资金总数全部位列全省前50名,被团省委表扬为“腾讯公益季”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社会化募集先进单位。 抓牢三项重点环节,有质有量把牢建设质量关。 一是抓牢基建施工环节,考察选择具有二级装饰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施工,聘请第三方全程质量监督,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要求,针对户主需求做好针对性服务工作。 二是抓牢物资采购环节,采用带有国家认证的环保材料,使用产品全部由生产厂商出具合格证书及质量标准认证,严把“入门关”。 三是抓牢质量验收环节,实施乡镇街道团委、区县团委、团市委三级验收政策,乡镇街道团委进行初步验收,全程进行监控并帮助协调装修方案及工程用料,为服务对象配备结对志愿者。区县团委进行复验,组织工作人员查验“希望小屋”生活用品是否配备齐全,查看服务对象信息资料表、信息采集免责声明、项目服务协议、项目施工合同、设计图纸、竣工报告等是否完善。团市委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最终验收。团市委联合市工程检测咨询集团,对项目检测验收进行标准化管理,对照国家标准,进行严格检测,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抽查复检。 打造多支服务队伍,有用有效把牢跟踪帮扶关。为不断深化“希望小屋”服务效能,做好“后半篇”志愿服务,全市各级团组织、高校、行业部门、社会志愿组织迅速行动,积极创新“希望小屋”志愿者招募方式,根据志愿者特点组建了“小草伙伴”、爱心妈妈、行业部门服务队等多支志愿服务队,向小屋儿童提供亲情陪伴、课业辅导、兴趣培养、感受城市、城乡少年手拉手等跟踪服务,满足受助儿童个性化需求,促进实现小屋儿童由“小屋焕新”到“精神焕彩”的转变。 东港区 东港团区委发挥“小桔灯”志愿者队伍专业教师力量,坚持就近原则,为受助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。走访过程中,帮助残障儿童免费就诊、配置爱心眼镜、助听器,并义务修缮家庭其他房屋。 岚山区 岚山团区委创新建立小屋综合评价机制,制定并统一张贴《“希望小屋”卫生管理制度》,明确“两做到”“三不准”“五整齐”规范。组成评审小组,开展“小屋之星”评选,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。 莒县 莒县团县委开展“四步”工作法,对各乡镇街道上报数据进行复查,分析摸底信息,分批有序推进。严格财务管理,确保专款专用。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督评估,高质高效监管。 五莲县 五莲团县委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当地气候、地势等因素,选用纤维装饰板等材料。打造“爱心妈妈”“七彩童心支教”“公益小天使”和行业志愿者四支“小草伙伴”志愿服务队,定期开展培训,提升服务技能。 下一步,团市委将扎实推进“希望小屋”儿童关爱项目,确保全年任务顺利完成。同时,加强对已建成“希望小屋”的跟踪维护,深化“希望小屋”服务效能,助力孩子健康成长,做好“后半篇”文章,真正把“希望小屋”建设好、使用好、维护好,在“我为青年办实事”和“我为少年儿童办实事”中展现青春担当。(日照共青团) |